天时地利人和比喻什么?谁帮我翻译一下这句话: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天时地利人和比喻什么?谁帮我翻译一下这句话: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天时地利人和比喻什么

“天时地利人和”比喻:伯乐、环境、个人实力。

《天时地利人和》是孟子写的一篇文章。作战中,有利的时令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形不如得人心。

成功之路中,天时地利人和为三要素,它涵盖了成功之路的一切,天时是成功之路的伯乐、机遇;地利是成功之路的环境、条件;人和是成功之路的综合实力(成功的关键)。

出自:《荀子·王霸篇》

典故: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 之,“天时”又次之,这是与孟子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贯思想。同时,也是与他论述天时、地利、人和关系三者是分不开的。

正是从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出发,他得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这就把问题从军事引向了政治。实际上又回到了孟那“老生常谈”的“仁政”话题.。按照孟子的看法,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也不是靠山川就可以险阻就可以保住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天时地利人和

谁帮我翻译一下这句话: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翻译为:天时、地利、人和三项条件缺了任何一项,即使能暂时取得胜利,也必定留下后患。

出自《孙膑兵法·月战》,原文选段:

孙子曰: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战不单。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是以必付与而囗战,不得已而后战。故抚时而战,不复使其众。无方而战者小胜以付磨者也。

译文:

孙膑说:“世上没有比人更宝贵的了。天时、地利、人和三项条件缺了任何一项,即使能暂时取得胜利,也必定留下后患。所以,必须三项条件齐备才能作战。如果不能三项条件齐备,除非万不得已,绝不可作战。

能够把握时机出战,可以一战而胜,不必让士兵打第二仗。没有计划就去作战,却又能取得小胜利,那是由于天时符合。”

扩展资料

这篇文章说明战争如同月亮运行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启发用兵的人要掌握战争的规律,按照战争自身固有的规律去用兵作战,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孙膑深谙用兵的方法,他把人的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又把天时、地利、人和综合提出,从宏观上论述了战争胜败的基本规律。

从古至今,许多军事家都持有相同的认识,许多战争的实例也证明了孙膑的论述是正确的。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有一节专门论述《兵民是胜利之本》。

毛泽东深刻地阐明了,只要中国人民组成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入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必定能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生动地证明了“兵民是胜利之本”是英明的论断,也再一次证明了“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是高明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膑兵法

天时地利人和是什么意思

天时地利人和指古时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以上是我们为大家讲解的天时地利人和比喻什么?谁帮我翻译一下这句话: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