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版越狱!福建籍死刑犯从印尼监狱挖洞逃出,他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执行死刑的犯人,要解开手铐脚铐换上麻绳

真实版越狱!福建籍死刑犯从印尼监狱挖洞逃出,他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执行死刑的犯人,要解开手铐脚铐换上麻绳

真实版越狱!福建籍死刑犯从印尼监狱挖洞逃出,他是怎么做到的

他的手法跟电影中的相当类似,就是用厨房的工具挖洞,利用守卫换班时间逃出,大家可以联想下《肖申克的救赎》、《越狱》这种影片。并且,这种事情他还不是第一次干,在雅加达拘留所的时候,他就用铁棍在墙上打洞,然后翻墙逃脱。

01、福建籍男子蔡长攀在印尼越狱

蔡长攀(音译,Chai Chang Pan),1967年出生,年龄53岁,籍贯为福建省,是跨国犯罪的组织头目,2016年在偷运220斤甲基安非他明时被捕,2017年在拘留中心时有成功越狱经历,同年被抓回后依法判处死刑。

随后,蔡长攀被关押在印度尼西亚的首都丹格朗1级监狱中,然而就在一个夜晚的凌晨2点左右,他再次逃出了牢房,从下水道遛出,不见踪影。当地的警方已经展开联手调查,正在搜寻蔡长攀。

02、蔡长攀的狱友和警方交代具体细节

根据当地警方的表示,他们在蔡长攀的牢房里发现了一些挖洞工具,还有一个2米深、半径25厘米的洞,这个洞连接的是下水通道,不过这个下水道里早已经没有水流,只有一些垃圾和泥土,根本阻拦不了人。从下水道出来之后,就是村庄,搜寻难度比较大。

而蔡长攀的狱友则表示,蔡长攀为了这次行动可能已经准备了半年左右,他是从监狱厨房获得的挖洞工具,监狱负责人补充说明他是趁守卫换班时间才逃出的,而当地警方也表示暂无证据表明有人帮助蔡长攀。

并且,蔡长攀在被拘留在雅加达时,他就带着同伙用了相似的手法逃出:用铁棍把淋浴墙打出一个洞,随后借此爬上2.5米高的围墙,随后成功逃脱了3天,才被警方抓回。

03、珍惜自由,切勿模仿

以上这种情节,不管是电影还是现实,我们看看就好,毕竟自由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生命无价,且行且珍惜。

为什么执行死刑的犯人,要解开手铐脚铐换上麻绳

从古至今,社会经历了无数的变迁,可唯一不变的是法律。任何时候,社会都离不开法律。法律是社会安定的底线,王安石在《商鞅》中写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王安石认为,当时的人没有资格议论商鞅,毕竟商鞅能够让自己的想法实现。

法律与社会规则一样,都在不断的变迁当中,现在我们迎来稳定和平的环境,但依旧有约束大家的法律条款。一旦有人做出违法犯罪之事,超越社会的法律底线,就应当受到制裁。虽然法律机制在不断变化,可有一个问题却依旧困扰大家,死刑犯在行刑之前,有关人员要将其手铐换成麻绳,难道这样做不怕犯人逃跑吗?

死刑犯在行刑前,为什么把手铐换成麻绳?在大众的认知中,绳子自然没有手铐结实。其实,手铐看起来非常坚固,能限制人身自由,可有些罪犯喜欢研究开锁手段,即使被手铐反锁着,也能轻而易举将其解开。与此同时,手铐虽然能够锁着犯人,可依旧能让其有很大的活动空间。

在监狱中,已经用铁窗来禁锢犯人,因此只要为其戴上手铐,就不用担心犯人逃跑,还能保证犯人在狱中的生活能够自理。可是在行刑场上,有可能会发生很多意外,狱警就会将犯人手铐解开,换上绳索。绳索能够极大的控制犯人的身体,使其失去自由,与手铐相比,绳索更加的安全。

此外,绳索的捆绑方式也很有技巧:对于这些狱警来说,他们都会使用“死刑捆绑术”,并且能最大的程度上限制死刑犯的活动范围,让他们在被行刑之前,不会做出逃跑或者攻击他人的行为。与此同时,狱警还会用绳子将犯人的手臂和喉咙连接起来,避免犯人在被执行死刑之前乱说话。如果一旦发现犯人情绪激动时,有关人员还会为其打镇静剂。

不仅如此,绳索还很方便:早在古代时期,君主就已发现,用手铐、脚链来锁着死刑犯,会极大的限制犯人的行动,还会对犯人行刑造成不便,统治者害怕犯人的同党们前来劫狱,因此希望犯人们能快点行走,便会用绳索使其节省时间。

不仅如此,现在我们都使用火葬的方式处理尸体。死刑犯在被行刑之后,如若是带着绳索,便能够和犯人一同火化。如果带着手铐,则会增加工作人员的负担。此外,其他犯人也不愿意带着死刑犯的手铐,大家多少还会对此有忌讳。

最后,就是出于人权的考虑:死刑犯的生命虽然即将被终结,但如果让他们戴手铐脚镣这些物品,走到荒郊野岭的行刑之地,不免让犯人觉得十分恐惧,甚至精神错乱。即使犯人马上就要被处决,我们也更应该照顾他们的情绪。

如今,我们是一个法治民主的社会,死刑犯生前犯下的大错误,他们也有享受人权的权利。因此,我们在为其执行死刑前,会给他们换上绳索,希望他们能够在最后一刻解脱。我们更加注重生命的价值,如果不是十恶不赦之人,一般不会被处以死刑。大多数犯罪之人,被除死缓或无期徒刑。虽然社会在进步,但是法律的初衷并不会改变。法律能够维系社会的稳定性,让我们生活在和平中。如果社会一旦失去法律,就很难维持其正常的运行。

生命可贵:享受美好人生,远离违法犯罪

当面对死亡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感到恐惧,即使是犯下滔天大错的人,在即将走向刑场的时候,也会感到无限的恐惧。我们将死刑犯的手铐脚链换成了绳索,既是为了方便,也是为了缓解他们的恐惧。当然,这也能为死刑犯留下最后的体面。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在法律面前,没人能有优待,即使是古代的王公贵族,也不应当例外。而到现今社会,更是人人生而平等,没有法外之地,任何人一旦违法犯罪,都会受到应有的制裁。由此可见,即使现在我们的法律非常人性化,但任何人只要触及也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大家如果希望享受美好的人生,则需要远离违法罪的行为,多多做对社会有贡献之事。

古代死囚的断头饭里面有一块腥臭的生肉,为何囚犯还感激不尽

古代人对于死囚,讲究应该“秋后问斩”,主要是根据古代的庆赏罚刑与春夏秋冬四季是分别对应的。所以,对于死囚就是在万物萧条的“秋后”斩。

   而且,“秋后问斩”对应也不仅仅是顺应天时,这也是为了给予死囚谋得一个最后生的机会。由于上刑场时间长,囚犯的亲人家属可以在这一段时间内为他寻找新的证据或者别的途径为他伸冤,然后由地方向中央层层递报,为囚犯洗冤或者谋得生的机会。可以说,“秋后问斩”也是一种人文主义关怀,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死刑犯在临刑之前,最后吃一碗饭也就是“断头饭”。“断头饭”最早在春秋战国时候就出现了。当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混战,战胜一方通常把战败的俘虏都斩杀或者活埋。

   正好,楚国的楚庄王为了安抚战俘,就下令这些临死的战俘在死之前可以享受一顿美餐,于是“断头饭”就这样发明了。之后,“断头饭”也被秦朝之后的封建王朝采用,成为一条规矩,慢慢延伸到死刑囚犯的身上。“断头饭”也是为了让死刑犯对自己生命做最后的告别,为了让他更好上黄泉路,做一个饱死鬼而不是饿死鬼。

   古时候物资食物条件有限,小康家庭半年吃饭也看不到荤腥,断头饭里却经常看到有鸡又有肉,可谓是非常丰盛。而且,在商业经济繁华富庶的宋朝,规定断头饭的买卖标准不得低于五千文铜钱。虽然当时很多衙役贪污,但是犯人最后获得的肉质量还是很好的。犯人在吃断头饭时候也是百感交集,他们也知道吃了这一碗丰盛的肉菜,就要告别人世了。

但是,在古代给死囚吃的断头饭里,还特意准备了一块很腥臭的生肉。囚犯们看到这一块肉没有愤怒的情绪,却是感激涕零。囚犯们的感激心理,主要也是来源于一种迷信传说。

 在古代流传着迷信是人死后,黑白无常就会把人的魂魄给勾走,然后带领人到奈何桥上进行投胎转世。可是,当人过了奈何桥的时候,都会看到一条恶狗,如果自己魂魄被这一条恶狗咬了,就不能转世,乃是魂飞魄散。

于是,就有迷信认为,在这时候如果有人给狗送上生肉,可以避免魂飞魄散,顺利投胎转世成功。这也就是死囚犯们看到“断头饭”腥臭的生肉,都会感激涕零原因。因为这象征着有人为自己在阴间送上给奈何桥的恶狗送上肉,让自己死后能顺利上路。

由于这一种思想的影响,现在老百姓们在举办丧礼死后,也都会在死者的灵案上放上一块生肉,这也使祝福逝者一路走好!

以上是我们为大家讲解的真实版越狱!福建籍死刑犯从印尼监狱挖洞逃出,他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执行死刑的犯人,要解开手铐脚铐换上麻绳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Scroll to Top